【撰文/Brian Eads】
奧斯陸夜幕低垂,身着厚實華服的人羣,頂着酷寒,快步走進一幢宛若現代巴比倫神殿的建築。這是挪威首都耀眼的新歌劇院,矗立在峽灣岸際,外觀以俐落的直線和大面積平面構成,白色大理石與玻璃熠熠生輝。這晚的表演賣個滿座。
歌劇院位於奧斯陸東邊的博約維卡區,數年前這裏還是問題叢生的工業區,周遭盡是造船廠、木材廠與荒蕪之地。如今,來此的歌劇迷會先啜飲一杯索價十七美元的香檳,再踅進耗資七億四千萬美元興建的劇院,悠然入座。
奧斯陸人的想法是:既然歌劇院能讓雪梨名揚天下,我們為何不能?而這還只是第一步而已,奧斯陸與其他地區正在進行一連串所費不貲的建設,包括改建中央車站、由義大利知名建築師倫佐.皮亞諾設計的藝術園區、國際學校、圖書館、紀念畫家愛德華.孟克的博物館(孟克最有名的作品是《吶喊》),和以維京人為主題的博物館。
免於不景氣影響
儘管有許多國家的經濟都跌入了谷底,挪威卻彷彿世外桃源,渾然不覺全球性的景氣蕭條。
二○○七年,設在巴黎的聯合國經濟合作發展組織指出:「挪威實在是個謎樣的國家。」僅僅三十年前,挪威還在「相對貧窮」的國家之列,如今卻成為全世界生活水準最高的國家之一,他們究竟是如何辦到的?畢竟,看起來這個國家的所作所為幾乎都是「錯」的。例如,他們的政府部門相當龐大,主張自由市場的人都認為這大不利於競爭、創新與成長。此外,挪威的勞動成本很高,工會力量強大,稅賦重,從出生到死亡都享有社會福利的照顧,還有退休金的保障。儘管如此,挪威卻似乎免於當前世界經濟情勢的影響。
令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分析師感到困惑的是:「難道挪威的發展全得歸功於盛產石油嗎?」挪威的人口僅四百八十萬,卻是世界第六大石油輸出國(排名在科威特與伊朗之後),已確認的海底石油與天然氣藏量穩居世界前二十名之內。
石油這個答案,對,也不對。「除了得天獨厚,也要歸功於完善的管理。」阿爾維.強森解釋。強森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的開創元勳,而這家公司為挪威當前的繁榮奠下了堅實的根基。
挪威的天然環境非常嚴峻,一百年前的景況與現今截然不同。挪威於一九○五年獨立之前,曾先後受丹麥與瑞典的統治,時間達四百年之譜。而甫獨立時,大約有一百萬挪威人(當時人口的半數)外移。由於挪威氣候酷寒又多山,只有百分之三的可耕地,所以外移者大多是想要擺脫貧窮的農民。這波移民潮的影響,就是今日北美的挪威裔人口幾乎與挪威本國的人口一樣多。
向石油業巨人學習
挪威人生性節儉審慎,豐年時從不奢侈浪費,而會為了日後定然遭逢的歉收預存糧食。他們嚴守道德規範,堅信人人平等,崇尚北歐人社會規範「揚特法則」:不要自以為與眾不同!挪威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同樣腳踏實地,主要以農林漁業、造紙、紡織與運輸為生。
然而,自從荷蘭人在其南方海域發現大片的天然氣田之後,挪威政府認為也該到北海去探勘一番。由於一九六○年代中期鑽探的前三十口油井都一無所獲,有些石油公司意興闌珊,甚至乾脆放棄。悲觀人士開始哀聲嘆氣,認為挪威永遠挖不到石油。
沒想到,一九六九年九月的一天晚上,從距離海岸三百公里遠的埃科菲斯克油田來了一通電話。油田經理突然在凌晨一點半打給老闆:「你醒着嗎?請先找張椅子坐好。老闆,現在北海的海面上到處都是石油!」
【完整內容請見《讀者文摘》07月號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