由香港演員梁家輝擔綱,還未在台灣上映過的電影「刮痧」,今春在大陸與西方世界席捲熱潮。許多看過這部電影的歐美人,都趁拜訪北京時,體驗中國流傳甚久的刮痧,以滿足對東方民俗療法的神秘遐想。
電影的背景是在美國,劇情的高潮就由劇中梁家輝小孩背後片片紅色的痧痕掀起。原是爺爺(梁家輝的父親)為了替愛孫退燒而刮痧留下的印記,在美國醫生的眼中卻成了「虐待兒童」的罪證。梁家輝吃上官司,一場中西文化衝突於焉展開。
引起這場紛爭的紅色痧痕,對於生長在台灣的民眾卻是一點也不陌生。特別是在容易中暑的炎炎夏日,常看見有人拿著湯匙或只是徒手用指節、指背往另一人背上重複地刮,不久後,紅紅紫紫的斑痕便會出現。
「刮痧是把不舒服的症狀刮出來,」長庚醫院中醫分院骨傷科主任楊哲彥簡單明瞭地說。
「痧」就是體內氣血淤積、阻塞,一旦「不通」,病症隨之而來。藉由刮痧可以排毒、去除淤積。
中華民國科學氣功學會理事長吳長新表示,若用現代的語言解釋,痧毒就是無法消化的食物、營養素,或無法排除的代謝廢物累積而來。
除了血液循環可能受阻外,體內還有許多液體的循環也可能受阻,如淋巴液、細胞外液、組織間液等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