眼科醫師鄭惠川昨(24)表示,一名現年80歲的阿嬤在民國92年,曾因視力減退到醫院求診,檢查發現原來是類風濕性關節炎,導致淚液品質不穩定引發乾眼症,前年阿嬤的乾眼症急遽惡化,導致左眼穿孔差點失明,經手術治療後挽回一部份視力,後續輔以抗發炎藥物,如短效類固醇、環孢靈素等,乾眼症現已獲得控制。
高危險群應注意
鄭惠川醫師提醒,一些自體免疫疾病,如類風濕性關節炎、紅斑性狼瘡等,因會改變淚液品質使淚液分泌不穩定,易導致乾眼症;另長期服用一些藥物,如抗高血壓藥、抗組織胺、利尿劑、抗憂鬱藥物等,因會抑制淚液分泌、使淚液減少,也會造成乾眼症;用眼習慣不佳或重度用眼者,包括長時間戴隱形眼鏡、常處空調環境中、長時間使用電腦或看書等,以及50歲以後年長者、停經婦女,都是罹患乾眼症的高危險族群。
勿自行亂點成藥
鄭惠川醫師指出,乾眼症輕則眼睛不適,嚴重則角膜破皮、感染,甚至失明,且根據統計,國人罹患乾眼症盛行率約15~20%,平均每5人就有1人受乾眼症之苦。乾眼症原因很多,依成因和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式也不同,若出現疑似乾眼症的症狀,如眼睛乾澀、有異物感、發癢、灼熱、分泌物黏稠、短暫視力模糊,應就醫檢查找出病因,切勿自行亂購買成藥或人工淚液點,以免耽誤病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