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理師蘇敬文指出,過動症在台灣的盛行率為3~5%,特徵為注意力不集中、活動量大、衝動控制力差等,但不用在孩子還小時就擔心,因過動症在4、5歲後才觀察得出來,因年紀小的嬰幼兒心智尚不成熟,加上有想探索外在世界的本能,對事物有廣泛好奇心,專注力自然不持久,隨年齡增長,專注力維持時間會變長。
增加活動量多提醒
蘇敬文心理師建議,較活潑的孩子可多做動態活動如打球、游泳等,消耗過剩精力後,再做靜態活動如看書,較坐得住,若孩子較健忘,可寫備忘錄適時給予提醒。當孩子表現良好,如整理書包、功課記得帶回家等,家長可給他貼紙、乖寶寶印章等當獎勵;此外,環境布置宜整齊乾淨、單純,避免讓孩子從小接觸太多聲光刺激,如電視、電動等,以防孩子養成易分心的習慣。
老師若反應要警覺
蘇敬文心理師指出,許多過動兒多是上幼稚園、小學後,經老師向家長反應如「上課老坐不住」、「交代事情常忘記」、「沒一刻閒著」等,家長警覺帶去診斷才發現,提醒若此情形非偶發,已持續一段時間,並影響孩子學習或人際互動,則家長應帶孩子至早療中心或兒童心智科,以評估是否有過動症或其他問題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