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氣漸涼,皮膚科醫師楊志雄表示,氣溫每下降1℃,皮膚油脂分泌會減少10%,加上濕度下降、空氣中水分變少,除了臉部、身體皮膚易乾澀,皮脂腺分佈少的手、腳部,尤其是手指指緣、指腹及腳趾趾緣、後腳跟等部位,也易有乾澀、緊繃感及脫皮、搔癢等不適,嚴重甚至會乾裂、流血或起疹、發炎,入秋後因以上問題求診的人數,較之前增加約2成。
擦乳液 保濕修復
要改善手腳乾癢、脫皮情況,楊志雄醫師指出,可用含尿素、神經醯胺、凡士林等保濕、修護成份的乳液或乳霜,增添皮膚屏障力,手部因接觸外界機會多,除了感覺乾澀時塗抹,洗手後也要擦,腳部至少早晚各擦1次,指緣、指腹及後腳跟等易乾燥部位則塗厚些,晚上塗抹乳液後則可用保鮮膜包覆手腳或穿戴棉質襪子、手套等增添封閉性,加強吸收及滋潤效果,過1晚睡醒後再取下。
暫時停止 去角質
另外,楊志雄醫師提醒,除了注意保濕,也要減少刺激手腳皮膚機會,乾冷的秋冬季宜暫停用海鹽、磨砂膏等去除手、腳部角質,至美甲店或到SPA做手足護理療程時,也最好將去角質步驟省略,以免角質層被過度磨損、破壞,讓皮膚變更脆弱、敏感,而做家事如洗碗或常用清潔劑、洗髮精、染劑等的餐飲、美髮工作者,宜戴手套進行,建議內層戴棉質手套、外層戴橡膠手套,勿直接戴橡膠手套,以免當中的化學物質刺激手部,導致過敏或接觸性皮膚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