據衛生署統計,每年7、8月是熱病高峰期,今年光6月就有329例因高溫不適掛急診,是去年同期的2倍。急診重症醫學部醫師田知學表示,因高溫導致身體不適統稱為熱病,近日有一名70多歲老翁,爬山時突然出現無力、喘不過氣、體溫升高的熱衰竭症狀,送醫採緊急降溫措施包括施打點滴、躺涼床後已無大礙。她也提醒,老人、小孩、病患、心臟或腎功能不佳者,易因高溫出現不適,若體溫超過40、41℃,持續6~8小時,致死率高達80%,不可不慎。
熱病 共分為4種
熱病可分熱紅疹、熱衰竭、熱痙攣和中暑4種,田知學醫師表示,熱紅疹西方人較常見,因天氣太熱使皮膚起疹、發癢,給予冰敷、降溫即可改善;熱痙攣常發生在戶外大量勞動、運動的人身上,體溫會升到38℃,且有肌肉抽搐、肌肉痛、皮膚冷濕等症狀。熱衰竭則會有渾身無力、喘不過氣、體溫升到39℃等,若不及時處理,可能演變成程度最嚴重的中暑,醫學上界定中暑跟大眾不同,患者須體溫飆高至40、41℃以上,且合併肌肉抽搐、走路步態不穩、神經損害、昏迷等症狀,才能稱為「中暑」。
首要 降溫和給水
田知學醫師提醒,若發現周遭人出現疑似熱衰竭、熱痙攣或中暑症狀,應先趕緊將他移到陰涼處,鬆開、脫掉其外衣,並用沾冷水的濕毛巾擦拭其頸前、腋下、鼠蹊部等大血管通過部位,幫助降溫,並讓患者以小口吞服方式、少量多次補充開水;若患者之前曾大量運動,則可用1000c.c.開水加9克鹽的比例調配,補充流失的電解質,若患者已昏迷,打119並同時做上述急救措施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